介绍

宫保拼音 是一款同时按下多个按键输入单个汉字的拼音输入法方案。个人非常喜欢这款输入法方案的理念。基于兴趣尝试之后,我愉悦于一次击键与汉字一字一音的对应,并逐步将其投入了日常使用。在这里分享以下我的心得体会。

(宫保拼音有「七指禅」「八指禅」不同的键位布局,后文使用的键位均为「七指禅」。)

优势与不足

宫保拼音专为汉语普通话的输入而设计,左手负责声母,右手负责韵母,各司其职。以「汉语拼音」四个字为例,全拼键入「han yu pin yin」共需要按键 11 次,其中左手仅按了一次,左右手按键数量显著不均衡。双拼方案以小鹤双拼为例,键入「hj yu pb yb」按键 8 次,左手仅按两次同样没有解决双手按键数量不均衡的问题。此外,宫保拼音的按键中完全不需要使用小拇指,也可以避免对 QWERTY 键盘中「TYGHBN」这几个键的需要。因此我认为宫保拼音从理念上到指法上都存在一定优势。

接下来谈谈我使用宫保拼音以来感到的不足:

  1. 对单手输入不友好。虽然场景较窄,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情况。理论上修改配置,像双拼一样两次击键分别键入声母和韵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缺乏现成方案。
  2. 不支持手机端。可以想到利用滑行输入在触屏设备中提供支持。但目前还不存在具体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个人的设备,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上都需要使用不同的输入法方案。
  3. 对空格键的需求较大。在宫保拼音中,所有含有 <a> 的韵母都需要用到空格键,容易使大拇指劳累。如何改进这一点,使用建议 会稍作补充。
  4. 默认韵母布局不够整齐。尽管宫保拼音的键位相比双拼更有逻辑,但是韵母的键位布局对初学者而言(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可能还是有点复杂。我很喜欢宫保拼音的声母键位,但是对韵母键位不太满意。因此,我进行了 个性修改

使用建议

使用宫保拼音大抵不能提升多少输入速度,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尝试本方案或许会更好。如果你想要接触宫保拼音了,我给出一些个人建议。

  1. 声母中 <j, q, x> 同时使用 <g, k, h> 或者 <z, c, s> 进行拼写。两种拼法对于缺乏音韵学背景的人来说可能比较奇怪。指法上可以考虑总是使用 <g, k, h> 而不是需要使用无名指的 <z, c, s> 来拼写。也可以考虑使用 <zh, ch, sh> 进行拼写,但得容忍指法上的劣势。
  2. 使用「,。」上屏而不是翻页。一般而言,我们使用空格键确认首个候选词。为了减少大拇指的负担,我建议使用这两个最常用的标点符号在一句话的末尾分担空格上屏的功能。目前,宫保拼音的默认配置已包括此项。
  3. 使用回车确认首选项而不是上屏按键序列。这同样可以分担空格键的使用。
  4. 交替使用左右手大拇。左手大拇指按空格确认首选项,右手大拇指按空格拼写 <a> 韵母。